看报告:2014郑州市中原区政府工作报告

0

 

一、2013年工作回顾

2013年,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任务,区政府在市委、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,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、三中全会精神,以实现全域城市化为目标,紧紧围绕中心城区西部核心区建设,大力实施“三大战略”,决战“三大战场”,凝心聚力,攻坚克难,较好地完成了区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。
据统计,全区生产总值完成275.7亿元,同比(下同)增长8%;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76.6亿元,增长9.6%;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6.06亿元,跃居市内五区第二,增长15.5%,增速位居市内五区第一;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1.9亿元,增长25.1%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61.4亿元,增长13.6%;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654元,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129元,分别增长10%和11.8%。
(一)新型城镇化建设稳中求快
坚持把拆迁工作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和基础性工程,全区动员,合力攻坚,保持了拆迁工作好的态势、好的气势。全年累计完成22个村(组)拆迁,拆迁面积1655万平方米,拆出净地约15000亩,是中原区有史以来拆迁力度最大、成效最为显著的一年。在全市新型城镇化年度考核中,位居市内五区第一。规划面积6.1平方公里的市民公共文化服务区,已完成拆迁近四分之三;近10平方公里的中原新区须水河以南片区,拆迁已接近尾声;市定3个攻坚村拆迁任务实现大头落地。同时,我区承担的陇海路高架快速通道、金水路西延工程、三环快速化工程拆迁工作在全市率先完成;拆迁面积达22万平方米的陇海路西延拆迁任务圆满完成;桐柏南路打通、桐柏路216号院等遗留多年的拆迁难点,得到了彻底解决。
(二)发展要素保障能力明显提高
注重规划引领,高起点编制各项规划。须水镇总体规划(2014—2030)已完成调整编制,待市政府批准,实现了无缝隙总规全覆盖;市民公共文化服务区(北区)控规已经市政府批准,“两纵两横五湖两库”的城市生态水系规划方案基本完成;棉纺路片区、金水路西延片区和二砂、电缆厂片区3个旧城改造重点区域,城市设计初步完成;采取国际招标,征集中原新区核心区城市设计方案,并形成了一流的设计成果。完成了桐树王、三王庄等村的控规编制,9个村庄的修规方案获得市联审联批会通过,为下步全区开发改造创造了良好条件。
强化资金、土地、运作平台、工作机制等发展要素保障。创新融资形式,采取BT、信托等多种模式筹措资金,全年实现融资50亿元。加大土地报批力度,全年报批土地11898亩,在郑州市各县(市、区)名列前茅。完成了三环以内9个村庄、3000余亩土地的确权工作,大大缩短了村庄改造土地报批时间。加大对上政策和资金争取力度,22个村庄改造项目列入省棚户区改造计划。区三大平台公司充实了人员力量,更新了运营理念,由单纯的融资公司转变为项目运作公司,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。大胆探索,创新提出了“整区域规划、整片区拆迁、整片区建设、整片区开发”的工作思路,进一步理顺了各方面参与城市开发建设的工作职责,全区形成了各司其职、各负其责、高效有序推动城市开发建设的强大合力。同时,坚持拆改并举,积极推进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,按照“一村一策、农民自愿”的原则,启动了27个村股份合作制改革,17个村取得实质性进展。
(三)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
牢固树立基础设施先行的理念,高标准规划建设道路等基础设施。一是交通道路建设全面铺开。分别与中建七局、郑州路桥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,进行道路、安置房等基础设施建设,其中,投资26亿元的常西湖新区中原路以北区域22条道路全部开工建设,中原新区须水河以南片区25条道路正在分批进场施工;25条断头路打通工程全部拆迁完毕,伊河路、汝河路等道路整修工作顺利完成。二是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。总占地650多亩的长江公园、市民公园、东陈伍寨公园拆迁工作已完成,规划设计工作全面启动。同时,创建国家森林城市、国家园林城市涉及我区工作圆满完成,全区新增绿地237.6万平方米,建成垃圾中转站3座、公厕3座,新增停车泊位9453个;投入资金4732万元,完成了331个老旧小区物业及基础设施改造,极大地改善了群众居住环境。三是道路综合整治持续提升。认真开展立交桥下空间整治、高速出入市口整治;快速推进铁路沿线整治,累计完成拆迁228.7万平方米。四是安置区建设扎实推进。全区投资78亿元,建成安置房306万平方米,回迁群众近2万人。五是积极营造良好施工环境,南水北调总干渠(中原区段)全线贯通,供水配套工程进展顺利。
(四)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
一是大力推进项目建设。坚持召开项目建设例会,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快速推进。中国家居CBD郑州产业园家居馆基本建成,招商中心已投入使用,累计完成投资40亿元;锦艺国际轻纺城配套住宅已部分封顶,商业部分正在进行地面施工,累计完成投资12亿元;中国中部纺织服装品牌中心主体完工,营销中心已投入使用。二是积极开展招商引资。全年新签约项目15个,计划总投资1427.6亿元,其中,超10亿元项目9个。实际利用外资完成3.15亿美元,增长71%;引进域外境内资金142亿元,增长35.8%。三是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。委托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编制全区产业发展战略规划,产业发展方向进一步明晰;成为全市唯一列入《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》的城区,调整改造规划方案初步制定完成。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,中原特色商业区规划通过专家评审,并获得省发改委批复,中原万达广场、王府井百货等大型商业综合体日渐繁荣,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,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0.4:35.5:64.1。四是质量立区工作取得新突破。宇通重工等7家企业的14种产品,获得河南省名牌产品称号,华润燃气获得省长质量奖。
(五)社会治理不断加强
一是长效机制建设逐步完善。认真落实“深化、规范、提升”的总要求,推动条块深度融合,网格化管理长效机制保障性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,全区共排查各类问题约86000起,整改解决85700余起,办结率达99.6%。二是深入开展城市管理整治提升活动。加大对占道经营等现象的执法力度,大力开展规范养犬工作,全区养犬、办证年检率达95%。持续整治中心城区道路两侧及集体土地违法建设,强化巡查督查,严格责任追究,始终保持了对违法建设的高压态势,全区共拆除违法建设420余起、28万平方米。三是以“蓝天”工程为抓手,认真做好大气污染防治,拆改燃煤锅炉23台,超额完成市定目标。四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强化。深入开展平安中原创建活动,依法防范、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,群众安全感进一步提升。五是认真落实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制度,大力推行“五位一体”工作机制,深化矛盾排查化解,信访形势总体平稳。六是健全党政同责、一岗双责、齐抓共管工作机制,持续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活动,严肃问责追究,全年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和火灾事故。
(六)民生质量持续改善
教育事业快速发展。制定出台了《关于进一步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》等文件,与郑州市教育局签订了《战略性教育合作框架协议》,将在我区新建郑州一中教育集团明新校区、郑州市常西湖外国语学校、郑州外国语小学、郑州市实验小学等优质品牌学校。开工建设了伊河路小学北校区、经纬花园幼儿园等5所中小学(幼儿园)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,在面向社会招聘200名教师的同时,又专门赴北京师范大学等国内知名师范院校,招聘高层次教师。
文化科技工作取得了新进步。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,举办了“文化中原”系列活动,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。加快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,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,全年申请专利1530件,建成科技成果体验基地10个。认真做好郑州全国文明城市复检工作,市民文明素质明显提高。
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不断加强。全区新增城镇居民就业再就业25827人,城镇“零就业家庭”保持动态为零;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1208人。加大困难群众救助力度,救助城乡低保对象1741户3039人,发放保障资金1155.5万元;为402名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发放居家托养补助;“五保”对象全部实现集中供养。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有序推进。加强保障性住房管理,为487户进行了实物配租,2469户发放了租赁补贴。
医疗卫生和人口计生工作扎实推进。对全区入托入园适龄儿童免费体检,体检儿童突破1万名;建成省级示范预防接种门诊16家,有力保护了辖区适龄儿童健康。认真落实计生利益导向机制,全面提升出生人口素质,全年人口出生率8.9‰。加强食品餐饮服务安全监管,对全区310家大中型餐饮单位(含学校食堂、托幼机构)实行数字化科学监管,保障了群众饮食安全。
审计、粮食、防汛、物价、史志、档案、民族宗教、人民防空、国防和民兵预备役等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绩。
(七)政府效能大幅提升
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,加强反“四风”工作。在全区大力倡导雷厉风行、全身心投入工作的良好作风,干部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,政府工作效率明显提高,形成了明争暗赛、竞相发展的干事创业氛围。选拔下派300余名干部充实工作一线,赴北大、清华等国内一流院校,招聘专业技术人才,基层干部队伍力量得到加强。积极构建三级反腐倡廉工作体系,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,政务公开水平逐步提高,党风政风进一步好转。
坚持向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和向区政协通报工作制度,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、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,共办理人大代表议案2件、建议110件,政协委员提案111件,代表、委员的满意和基本满意率100%。坚持民主集中制,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、工商联、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建议,充分发挥工会、共青团、妇联的桥梁纽带作用。深入推进“六五”普法和依法治区工作,依法行政工作走在全市前列。

2014年工作安排

2014年,是郑州市新型城镇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完成的攻坚之年,也是我区建设中心城区西部核心区出形象、出效果的关键一年。做好今年的工作,意义重大。
当前,中原区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:一是随着市民公共文化服务区建设的深入推进,我区区位优势、政策优势明显,投资“洼地效应”正在形成;二是全区进一步理顺了土地整理开发的运作机制,拆迁、融资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基础性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,发展优势加速集聚;三是随着纵横全境的生态廊道、南水北调运河全面建成,生态水系建设有序启动,我区的水资源、绿资源将更加丰富,生态优势逐步放大;四是全区上下对实现全域城市化、建设中心城区西部核心区的思想高度统一,对中原区的未来充满信心,干出一番作为、成就一番事业的热情空前高涨。面对新机遇,我们要敢于担当,勇于作为,乘势而上,全面掀起中原区新一轮的提速发展热潮。
今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: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,以全域城市化为目标,以改革创新为动力,以重大项目为抓手,以改善民生为根本,决战中原新区建设、常西湖新区开发、老城区改造提升三大战场,冲刺城市拆迁,强化项目建设,抓好社会治理,持续高强度、快节奏、大步子的发展态势,确保中心城区西部核心区建设有新的突破、新的形象。
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:全区生产总值增长8%;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%;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%;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%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%;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%;人口自然增长率和节能减排指标控制在市定目标以内。

重点做好以下八项工作:

(一)强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,进一步提高全域城市化发展水平
以“三大战场”为载体,持续保持大刀阔斧、势如破竹的拆迁态势,争取年内实现全区控规全覆盖,力争完成全区所有村庄拆迁,拆迁总量达1500万平方米以上,拆出净地20000亩以上,力争完成土地报批10000亩以上,收储土地5000亩以上。
深挖老城区改造提升潜力。按照“重点区域突破,改旧建新结合,城市有机更新”的原则,大幅提升老城区存量价值。全面完成林山寨、旮旯王、柿园村的集体土地和国有土地拆迁,切实做好规划、土地等手续办理,确保市定攻坚村改造任务圆满完成。加快推进中信广场、豫欣公司老厂区改造等项目,适时启动二砂、电缆厂片区等区域拆迁。有序推进已拆迁村庄开发建设,确保李江沟等村庄改造项目年内完成土地等手续办理,并实现“招拍挂”。力争完成后河卢等村拆迁工作。
全面铺开常西湖新区开发。举全区之力,高标准快速推进市民公共文化服务区建设,早日完成大李、西岗等村拆迁扫尾工作,上半年启动中原路以南片区拆迁,下半年启动郑上路以北区域拆迁,尽快使南区控规得到批复,确保6.1平方公里区域全面具备开工建设条件。加快区域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,确保凯旋路和北区22条道路基本建成通车,3月份开工建设中原路两侧和南区道路。开挖秀水河,进一步完善生态水系建设规划。
争取中原新区建设整体形象初显。强力推进规划提升、拆迁安置、基础设施、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,力争3月底前全面完成中原新区核心区120万平方米拆迁工作,上半年完成控规编制并经市政府批准,同时启动区域道路建设。力争完成二砂等村拆迁工作。争取须水河以南25条道路基本建成。确保中国家居CBD郑州产业园、锦艺国际轻纺城、中国中部纺织服装品牌中心主体建成并开业运营,中机六院高科技信息园开工建设。启动须水河、柳沟水库整治提升和须水湖建设。
切实抓好安置房建设。以区三大平台公司为主体,尽快完成安置区控修规编制和安置房户型设计,已完成拆迁的村(组),安置房力争在3月底开工建设;尚未启动拆迁的村庄,力争在6月底开工建设。同时,严把安置房建设质量,全年完成安置房建设面积500万平方米以上,争取让拆迁群众早日回迁。

(二)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,进一步增强发展后劲
坚持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“双引擎”,高效利用整理出的土地资源,努力扩大投资规模,增强发展后劲。
大力开展招商引资。瞄准长三角、珠三角和环渤海等经济发达地区,采取以商招商、产业链招商、专业小分队招商等多种形式,着力引进一批国内外500强和行业领头企业。扩大和优化项目储备库,将“引资”和“选资”有机结合,提高招商企业的规模门槛,围绕主导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,有针对性、有选择性地引进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、国内辐射力、国内外资源整合力的“三力”型项目。全年引进域外境内资金150亿元以上。
加强重点项目建设。科学制订政府投资项目计划,建立健全项目建设例会制度,集中精力破解项目建设难题。严格落实重点项目领导分包责任,做好项目跟踪服务,提高项目落地率、开工率和投产率。确保恒大中原经贸中心、中原文化广场等项目6月底前开工建设,宇通重工老厂区开发等项目年底前开工建设。
优化经济发展环境。进一步健全完善扶持企业发展的政策,加快形成有利于各类优质资源聚集的政策环境。加强教育宣传,严厉打击阻工、干扰等破坏发展环境的行为,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,全力营造稳定、透明、公正的投资环境。严厉整治不作为、乱作为行为,努力打造优质、高效的服务环境。

(三)深化体制机制改革,进一步激发和释放发展活力
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推动改革,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推动改革,着力破解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。一是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。整合国有资源,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,采取BT、信托、融资租赁等多种模式筹措资金,探索建立项目建设带动下,集融资、收益、偿还于一体的可持续的投融资体制,力争全年实现融资60亿元。二是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。规范行政审批行为,整合审批环节,优化审批流程,做好市定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承接工作。加强便民服务网络建设,深化电子监察系统建设,建立涵盖行政管理和服务的全方位审批工作体系。三是加快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。加大对股改意义和政策的宣传力度,建立健全股改工作推进机制,力争四环内村庄全部完成股改任务。四是加快环卫体制改革。积极探索道路清扫保洁、公厕管理、垃圾收集转运等市场化改革;加强环卫队伍建设与管理,提高机械化清扫率,建立科学规范、权责明晰、安全高效的环卫工作体制。五是加强区三大平台公司建设。充分发挥区三大平台公司在村庄改造、安置房建设、基础设施开发等工作中的主体作用,确保顺利完成主导村庄改造、土地收储和融资任务。

(四)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,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
明晰产业定位,立足现有产业基础,发挥重点产业优势,积极构建结构优化、附加值高的现代产业体系。一是做大做强纺织服装、家居物流等重点产业。发挥中国家居CBD郑州产业园、锦艺国际轻纺城、中国中部纺织服装品牌中心等重点项目的辐射力、带动力,大力引进国内外纺织服装、家居物流知名企业,提高纺织服装、家居物流产业的集聚度和影响力。二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。坚持生产性服务业和都市型工业融合发展、生活性服务业与扩大居民消费相互促进,大力发展总部经济、楼宇经济、金融服务、规划设计、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,积极发展餐饮、购物、休闲等生活性服务业,加快中原特色商业区建设,推进服务业发展提速、比重提高、水平提升。同时,积极做好市场外迁工作,按时完成市场外迁任务。三是积极实施质量、品牌双驱动战略。切实做好区长质量奖评选,引导企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,增强企业硬实力。鼓励和支持骨干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,提升企业知名度和影响力,争创中国驰名商标1个、省著名商标2个。

(五)切实做好财税工作,进一步壮大财力
继续坚持把财税工作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,不断健全完善财税工作机制,努力实现财政收入持续稳步增长。一是把握好宏观经济运行态势。坚持召开经济形势月度分析会,加强跟踪研判,及时发现解决经济运行中的各类问题,筑牢财税工作的增收基础。全力做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,争创全国先进单位。二是多方培植税源。全面推行税源网格化管理,建立健全重点税源跟踪服务机制,积极构筑“三位一体”的税源经济体系信息平台。加大对纳税大户的扶持力度,巩固基础税源,壮大主体税源,培植新兴税源。三是强化税收征管。加强部门间涉税信息共享,完善财税工作激励机制,形成协税护税合力,严厉打击涉税违法行为,规范非税收入征缴管理,切实做到应收尽收。四是加强支出管理。以“保运转、保民生、保稳定”为重点,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,完善预算分配机制,坚持厉行节约,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,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。

(六)加强城市建设管理,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
科学有序地做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,继续完善城市功能、优化城市环境,努力使我区成为创业的优先选择、生活的宜居场所。一是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。全面完成三环以内36条市政道路涉及我区拆迁建设工作,着力构建互通互联、畅通有序的交通路网。确保3个区级公园春季开工建设,全区新增绿地500万平方米。二是加强城市日常管理。持续开展城市管理整治提升活动,创新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模式,依托网格化管理体系和数字城管等科技手段,有效解决私搭乱建、占道经营等难点问题。整合多方资源,加快实施无主管楼院物业化管理,逐步实现全区物业化管理全覆盖。进一步规范养犬行为,加大对违法养犬行为的监管查处力度,引导群众依法养犬、文明养犬。积极做好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。三是强力整治违法建设。建立健全违法建设整治长效机制,加强日常巡查、督查、联合执法,对新增违法建设严格落实惩处和问责制度,切实做到违法建设“零容忍”。四是认真做好环境保护。持续推进环境污染防治,开展大气、水污染等专项治理活动,杜绝污染环境事故发生。五是进一步改善出行环境。加强高速出入市口和铁路沿线整治,完成涉及我区的拆迁和绿化任务。全面完成生态廊道建设工作。同时,积极配合做好金水路西延工程、陇海路高架快速通道、南水北调配套设施等重点工程建设,保障工程顺利推进。六是切实做好全国文明城市三年创建总评工作。抓好文明城市考核的各项任务落实,巩固提高文明城市水平。

(七)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,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
守住民生底线,积极顺应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,努力在学有所教、劳有所得、病有所医、老有所养、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。
大力发展教育事业。加大教育投入,促进办学条件持续改善。深化与郑州市教育局的合作,努力打造优质教育品牌,提升中原教育品质。继续实施优质教育资源促进计划,努力缩小校际办学差距,促进教育均衡发展,逐步解决“大班额”问题。
扎实做好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。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,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,全面落实各项创业扶持政策,以创业带动就业。完善城乡救助体系,积极扶持社会化养老机构建设,认真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。大力发展慈善、残疾人事业。着力推进社区建设,启动中原区社区服务中心建设。
发展繁荣文化事业。继续办好“文化中原”系列活动,充分挖掘现有文化资源,努力培育中原爱乐轻音乐团文化品牌,丰富群众文化生活。加快推进白鸽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,加强对具有历史、艺术、科学价值近现代建筑物的维护和开发。
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。坚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,扩大国家基本药物覆盖面,加强定点医疗卫生机构监管,加快中原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建设。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,打造“一刻钟便民服务圈”。加强对餐饮服务单位、学校(托幼机构)和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的监管,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,保障群众饮食安全。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,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,稳定低生育水平。
积极推进科技创新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鼓励和引导企业充分发挥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。完善升级科技创新平台,推动企业、高校、科研院所建立技术创新联盟,加快科技成果转化,着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。

(八)坚持依托网格化管理,进一步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
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,加快构建新型社会治理服务体系。一是不断扩大网格化管理成效。深化条块融合、群众自治,充分发挥信息平台作用,加大各类问题排查化解力度,完善考核奖惩机制,使网格化管理成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总抓手和突破点。二是深化平安中原创建。着力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,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,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。健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,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。三是夯实安全生产防线。强化安全中原创建,严格落实企业和政府两个主体责任,深入开展安全生产、消防专项整治,加强隐患排查治理,努力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,坚决避免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。四是切实做好信访稳定工作。继续完善和落实信访工作领导包案机制,严格落实领导接访下访制度,加强对重点领域引发信访问题的协调处理,有效化解矛盾纠纷,营造充满活力、安定有序、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。
积极做好档案、国防教育、人民防空、民兵预备役、双拥共建和优抚工作,统筹做好粮食、物价、审计、史志、防汛、民族宗教、机关事务等工作。

2014要办好的十件实事:
1、完善教育基础设施,开工建设1所小学、1所中学。
2、加大就业再就业工作力度,城镇居民实现就业再就业21200人,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00人;全面开展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。
3、加大困难群体社会保障力度,城乡低保对象实现动态下的应保尽保;进一步关怀“五保”对象,集中供养率保持100%。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,确保符合条件的住房困难家庭应保尽保。
4、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,启动我区棚户区改造项目涉及的林山寨村、李江沟村、孙庄村等村庄安置区建设工程,改善群众居住条件。
5、打通鸿运路、锦艺路、煤机路等4条断头路;新修常州路、金龙路、金马路等中原新区道路9条,健民路、晨星路、兴国路等常西湖新区道路9条,方便群众出行。
6、完善市政基础设施,新建垃圾中转站2座(配建公厕2座)、区级公园3个。
7、加强数字化监管,对全区200家药品、保健食品、化妆品单位进行数字化监管,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。
8、建立社区养老服务机构,每个办事处建成1家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,完善社区养老体系;为8430名农村60周岁以上老人进行免费体检,保障农村老年人身体健康;实施“阳光家园”计划,对全区贫困智力、精神和重度残疾人发放托养服务补助。
9、组建社区特色文艺队伍,组织群众参加公共文化艺术素质提升培训,丰富社区居民文化生活。
10、缓解停车压力,新增停车泊位8000个;建立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培训中心,强化群众交通安全意识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郑州商业观察 » 看报告:2014郑州市中原区政府工作报告

赞 (0)
分享到:更多 ()

评论 0

  • 昵称 (必填)
  • 邮箱 (必填)
  • 网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