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张营业执照里的省级雄心
2025年7月2日,郑州金水区金科智汇谷的办公室里,河南贾鲁河建设有限公司悄然完成工商注册。表面看只是又一家地方基建企业诞生,但翻开其营业执照(经营许可列表长达2000字),背后暗藏省级战略密码——10亿注册资本、32类跨界业务、覆盖“港口-制造-外贸-能源”全链。当法定代表人周本涛(河南交投系干将)的名字出现,一条沉寂千年的河道,正式升格为河南“向海图强”的国家级棋局。
解剖“超级牌照”:为何说它不是普通施工企业?


从经营范围可解码三重战略身份:
黄金水道“开凿者”(破题千年淤塞)
许可项目:非煤矿山开采(疏浚砂石资源化利用)、河道疏浚施工、港口经营、水力发电
直击贾鲁河历史痛点:据《河南临港产业规划》,河道疏浚量需超800万方(2026年通航硬指标);
创新点:将疏浚与“水力发电”捆绑,利用水位落差发电反哺港口运营(省内首创)。
沿河经济“运营商”(再造产业廊道)
跨界业务:保税仓库、船舶制造、有色金属合金制造、集中式充电站
瞄准临港制造:呼应郑州港中牟港区“新能源汽车、高端装备”产业定位(链接3);
破解内陆桎梏:通过“海关监管仓储+国际货代”,实现郑州港与上海洋山港“河海直达”。
绿色革命“先锋队”(定义航运新标准)
技术布局:智能水务系统、生态修复服务、风电/光伏技术
响应双碳战略:全省首提“绿色内河”模型——疏浚砂石用于堤防加固,光伏板铺装港口屋顶;
经济账:水运成本比铁路低30%(大宗货物),碳排放仅为公路1/10。
对比周边省份:安徽芜申运河公司仅涉航道工程,而贾鲁河公司业务覆盖全产业链,堪称“航运界比亚迪”(垂直整合模式)。
战略落子逻辑:三个时间窗口的精准卡位

政策窗口期(2025-2026决胜年)
-
倒计时18个月:商丘沱浍河航道2026年底通航(链接2)倒逼贾鲁河同步贯通;
-
规划加速:《郑州港总体规划》编制8月启动(链接3),明确“水运口岸”功能。
产业迁移窗口期
-
长三角制造业内迁:水运成本优势吸引三一重工等企业沿河设厂(郑州港规划预测吞吐量500万吨/年);
-
数据支撑:河南新能源汽车产量3年翻5倍(2024年达68万辆),亟需低成本出口通道。
国际物流变局窗口期
-
中欧班列运力饱和:郑欧班列运费2024年上涨15%,水运分流势在必行;
-
战略替代方案:“郑州-周口-上海”水运线比铁路降低运费40%(大宗货物实测)。
破局关键战役:周本涛团队的“三场硬仗”

疏浚攻坚战(2025-2026)
-
技术路线:疏浚砂石→加固堤防→建设风电基座(业务许可明确“资源再生利用”);
-
协同作战:复制河南交投在商丘的“专班机制”,突破土地、环保审批瓶颈。
港口枢纽战(郑州港中牟港区)
-
功能定位
创新点:集中式充电站解决新能源货车“最后一公里”接驳。
产业招商战(沿河经济带)
-
靶向企业:铝精深加工(河南产能占全国24%)、比亚迪郑州基地;
-
政策工具:利用“保税仓储”豁免进口设备关税(如船舶制造生产线)。
深层挑战:不可回避的河南之问
“九龙治水”困局:如何协调郑州、开封、周口三地利益?参照“安徽模式”需省级立法保障航道统一管理;
枯水期运力缺口:规划中的“船闸群”建设滞后;
商业模式考验:10亿资本金能否撬动百亿级项目?绿电收入(水力发电)和港口服务费或成关键现金流。
专家推演:若2026年通航达成,河南将新增经济图谱—— • 制造业:沿河形成500亿级新能源汽车集群;
• 物流业:郑州港降低全省外贸成本超10%;
• 环境账:每年减少碳排放86万吨(替代公路运输)。
一条河的复兴,一个省的突围
从大禹治水到贾鲁疏浚,中原文明始终在与河流对话。今天,当周本涛接过河南贾鲁河建设公司的印章,他开启的不仅是河道整治工程——而是以水力发电点亮港口灯塔,用保税仓连接太平洋货轮,让内陆大省在集装箱的航标中看见海洋。这张营业执照背后,是一个农业大省向“航运强省”的史诗级突围,更是中国内河经济新范本的诞生。
本文基于官方工商信息及政府规划文件撰写,不构成投资建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