总第1214期
连续五年入选香港米其林必比登餐厅
当一碗卤肉饭能引发两小时排队热潮,当120平米小店创造单日最高达35次翻台率,来自香港的台湾卤肉饭品牌“阿元来了”用九个月近百家门店的扩张速度,写下了餐饮市场的现象级案例。其“平价米其林”的定位不仅精准击中消费痛点,更是对当下消费趋势的深刻洞察与需求的精准匹配。

九个月时间
完成百家门店布局

2014年创办于香港的“阿元来了”经过多年的运营和市场沉淀,已先后在观塘、坚尼地城、香港机场、中环开设了4家分店,连续十年荣膺香港美食排队王的称号,并从2021年起连续五年荣获香港米其林必比登餐厅。
位于香港坚尼地城的阿元来了
图片为托尼主编拍摄于今年2月
从年初登陆上海市场至今,以爆款单品+米其林必比登餐厅为背书的“阿元来了”在内地市场已完成近百家门店的布局,并与包括太古地产、新鸿基地产、瑞安地产、凯德商置、华润万象生活、印力集团、龙湖商业等在内的国内头部商业地产发展商形成了多店深度合作。
位于上海环贸iapm商场餐饮楼层的“阿元来了”
区域市场的发展和布局方面,在先后完成武汉武商、西安赛格的筹备及开业后,于近日完成了河南首店的布局,正式进驻位于花园路商圈的正弘城购物中心,落址B1层,与时下的网红连锁品牌Blueglass成为了“邻居”。根据托尼主编的了解,该门店经营面积逾92平方米,预计将在11月25日正式开业!
位于正弘城B1层的阿元来了
正弘城B1层庞大的日均客流,是吸引众多餐饮首店品牌的核心因素之一
在托尼主编看来,“阿元来了”的火爆并非偶然,它印证了餐饮市场的新法则,即:成熟品类精准匹配消费需求,从品类聚焦到场景重构,从情感赋能到供应链深耕。当平价与品质不再对立,当效率与体验可以共存,这碗卤肉饭的走红,或许只是时间问题。
  • 在消费分级显著、“低价≠刚需”成为共识的当下,消费者在就餐选择上也已从单纯追求“性价比”转向聚焦“质价比”,而米其林必比登推荐餐厅的走红,正是这一趋势的典型印证。这种转变本质上是消费理性升级的结果。一方面是消费者拒绝为溢价买单,另一方面消费者也不愿为低价妥协品质,更追求“每一分钱都对应明确价值”的消费体验;
阿元来了产品组合涵盖卤肉饭、台湾小吃及茶饮
  • 16元起的卤肉饭搭配24款产品(其中卤肉饭细分为7个品类)+35-50元左右的客单价,既满足打工人对“性价比”的追求,又契合“消费分级下的品质升级”需求,同时叠加现炒现做与烟火气元素。这种“成熟品类+品质重构”的组合,让传统小吃完成了从果腹食物到品质餐食的跃迁;
  • 在餐饮成本高企的当下,采用“小而美”门店模型的阿元来了不仅大幅提高了门店的空间效率(据悉,阿元来了最小面积33㎡、最大面积150㎡),通过全时段的运营也实现了经营效率最大化。用“正餐思维做小吃间快餐”,靠场景溢价对抗低价内卷
  • 从满足于“吃饱”到追求饮食中的“情感体验”,阿元来了精准的捕捉了主流消费群体这一细微的消费心理变化,在门店的装修风格和细节处理上,通过复刻台湾老车牌、老邮筒等道具和装饰,同时搭配五月天、S.H.E等明星海报,唤醒大多数消费者对于台剧与《康熙来了》陪伴的青春记忆。这种“情怀杀”不仅吸引普通食客,甚至引来潘玮柏等明星打卡,形成自发传播的流量效应。
最后,值得关注的是在米其林星级餐厅评选过程中,主要关注食材品质、厨师对味道以及烹调技巧的驾驭能力、料理中所表现的个性。而米其林的“必比登推荐餐厅”系列则更加侧重于“评审员心中最经济实惠的美食”,在保证食物品质的同时,强调价格的亲民性。
而从“阿元来了”凭高性价比和单品的爆火,到米其林必比登推荐餐厅的加持,也进一步验证了当下的消费在趋势变化过程中,既没有绝对的“降级”,也不存在盲目的“升级”,只有“价值与价格匹配”的质价比竞争。
让我们一起期待,阿元来了!

【全文完】

*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不代表作者受雇或者服务之任何第三方的意见,该第三方不对此内容承担任何责任。

*本文内容为作者基于客观信息,通过个人判断而作出。阅读者如参考、使用或依赖上述信息的,应对上述信息的准确性、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独立审查。本人不对阅读者和任何第三方使用或依赖以上信息,和/或做出商业决策而导致的任何损失、费用或任何其他后果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。